從光機電整合、智慧製造到精準檢測,精浚科技引領AI創新應用

「我希望用更科學的方式,而不是用感覺或誰講話大聲來去決定我們今天到底要買什麼東西。」

精浚科技總經理張若軒博士談到AI技術的重要性時如是說。他認為,AI的導入改變了傳統決策模式,為產業注入了全新的科技驅動力,也為精浚科技帶來了新的契機。
從光機電整合、智慧製造到精準檢測,精浚科技引領AI創新應用_內文圖_1
圖/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張若軒博士總經理。
光機電整合:開啟製造業精密革命
精浚科技(OME Technology)以光(Optical)、機(Mechanical)、電(Electrical)整合為發展主軸,業務範疇涵蓋線性傳動元件、奈米自動化設備及醫療檢測儀器,這些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工具機、自動化設備及半導體產業。張若軒表示:「光機電整合是我們的核心優勢,線性滑軌就像工業基石,能承載重物並引導精準移動,而奈米自動化設備則實現從微米到奈米等級的精密控制,成為光學與半導體製程中的關鍵技術。」

奈米自動化技術的成功應用,讓精浚科技成為國際領導廠商的重要合作夥伴,其精密技術廣泛用於電子元件檢測及高階光學儀器製造。通過技術創新,精浚科技持續保持產品競爭力,同時也滿足客戶在精密製造和高效能生產的需求。
AI加持智慧製造提升效率與透明度
「需要靠人判斷的東西,可運用AI。」張若軒解釋說,導入AI最重要是解決人性的問題,透過數據減少失誤和人須承擔的壓力及責任,並可利用數位化紀錄改善流程,實現經驗傳承。

精浚科技運用AI技術賦能生產履歷數位化,利用生成的QR碼追蹤產品來源及生產流程,進一步提升供應鏈透明度。張若軒表示:「每支滑軌出去都會有紀錄標籤,但過去都是人工紀錄,現在結合AIoT系統,供應商的出貨通知會自動生成QR碼,掃描後即可快速核對料件內容與數量,無需重複人工輸入,讓我們的作業效率大幅提升。」,供應鏈管理系統透過單一QR code追蹤,如同農業產銷履歷,追本溯源一掃即知,節省人力核對時間。

在專頻專網的5G場域,員工戴上MR眼鏡確認工單內容並依指引前往原料位置進行撿料,透過AI辨識自動記錄,不僅節省員工來回辦公室Key In時間,降低人工失誤成本,同時達到ESG無紙化目標。

此外,精浚科技也運用AI攝影的影像辨識與動作分析技術,提升超過33%的生產效率,張若軒說:「我們用動作分析和秒數計算,重新調整作業流程,比如光是其中一個滑塊組裝動作就至少減少了半分鐘作業時間,而這樣的改善讓我們的產品更具競爭力。」

這些AI應用推行,讓精浚科技的智慧製造進一步落實,不僅提升品質和交付效率,也增強了客戶信任。
創新醫療檢測技術拓展應用場景
過去精浚科技配合政府政策推行醫療器材國產化,協助醫學界製造許多精密機器。2022年,Covid-19疫情期間,精浚科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自主研發出攜帶式PCR檢測設備「精敏1號」,能在20分鐘內提供高準確度的檢測結果。不僅在疫情期間發揮關鍵作用,也展現AI技術在檢測領域的應用潛力。

「精敏1號」不僅局限於特定場景,也為其他產業提供擴展性解決方案。「包括食安檢測、經濟作物像是茶葉的有害物質、牛羊雞豬、水產品等病蟲害檢測,甚至化妝品原料檢測……等。」張若軒特別提及台灣蘭花的出口挑戰,「台灣蘭花大量外銷,有一種病毒被國外叫做『台灣病毒』,我們希望透過檢測技術,從檢測蘭苗的前期預防開始,解決這個問題。」

精浚科技計畫與更多機構合作,實現技術應用普及化,協助生產商提升市場競爭力,確保產品安全及品質。
挑戰與突破:凝聚員工共識推進技術落地
AI導入過程中,精浚科技也面臨挑戰。張若軒坦言:「第一個挑戰是員工的心態。大家會害怕這個技術是否會取代他們,甚至懷疑自己訓練AI是不是在教會AI取代自己。」

公司逐步建立內部溝通機制,讓員工了解AI的真正價值與作用。「我待過研發、製造、品保,是現場直接做過的人,你要讓員工了解導入AI對他的好處。例如一個量測,過去要花幾個小時,現在透過AI一秒量好,但績效仍在員工身上。」張若軒說道。

透過心態建立及多樣化的培訓方案,員工學會利用數據工具進行標註與模型訓練,確保AI模型能真正落地。張若軒強調:「AI的效果取決於數據的質量與邏輯設定,只有員工參與才能真正發揮作用。」
未來展望:以價值創新為導向開拓全球市場
「會用AI的人不會被取代。」張若軒建議其他單位加緊腳步投入AI,「如果一家公司想投入AI,第一步是收集數據並整理好,因為AI運作的基礎是高質量的數據。」他指出,數據收集與分析是AI導入的關鍵起點。

精浚科技計畫強化人才培育機制,讓每位員工成為技術變革的參與者。張若軒表示:「未來我們將持續以傳動元件為本,專注於光機電整合的核心技術,推動精準醫療檢測,並希望在更多領域發揮AI的價值,實現精緻人類生活的目標。」

面對全球人口結構高齡化、少子化的趨勢,精浚科技以持續創新與價值導向穩健進軍國際市場,致力成為精緻人類生活的重要角色!


採訪撰文:
全國中小企業總會/中小微企業應用AI轉型案例採訪小組

 
從光機電整合、智慧製造到精準檢測,精浚科技引領AI創新應用_內文圖_2
導入AI最重要是解決人性的問題,透過數據減少失誤和人須承擔的壓力及責任,並可利用數位化紀錄改善流程,實現經驗傳承
從光機電整合、智慧製造到精準檢測,精浚科技引領AI創新應用_內文圖_3
員工戴上MR眼鏡確認工單內容並依指引前往原料位置進行撿料,透過AI辨識自動記錄,節省員工KeyIn時間,並有效降低人工失誤成本
從光機電整合、智慧製造到精準檢測,精浚科技引領AI創新應用_內文圖_4
精浚科技在疫情期間自主研發攜帶式PCR檢測設備「精敏1號」,能快速提供高準確度檢測結果,充分展現自家應用AI技術開發產品的潛力
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形象照
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logo
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公司基本資料
◆產業別:金屬加工用機械製造修配業
◆成立時間:2004年
◆服務項目及特色:
專注線性傳動、生醫設備與奈米科技,提供高精度產品及客製化技術支援,應用於自動化、醫療檢測與材料分析領域。
現況挑戰
■決策依賴經驗:
決策主觀性高,缺乏數據支持,影響準確性與效率。
■供應鏈管理效率低:
人工記錄耗時易錯,追溯與核對流程繁瑣。
■生產流程耗時與失誤高:
人工操作多,導致效率低且失誤率高。
■檢測技術需求增加:
傳統檢測速度慢、準確性不足,難應對多樣場景需求。
企業AI應用重點
★優化供應鏈管理:
透過AI和IoT技術整合,實現生產履歷數位化,追溯產品來源與流程,提升管理效率。
★改善生產流程:
運用AI影像辨識與動作分析,調整作業流程,提升生產效率33%,並降低人工失誤。
★強化醫療與檢測技術:
結合AI技術,開發高效檢測設備,縮短檢測時間,拓展醫療與其他應用場景。
AI應用後說明
▲供應鏈管理:
AI結合IoT自動生成履歷,追溯流程簡化且精準。
▲生產效率:
AI優化作業流程,效率提升33%,失誤率顯著降低。
▲檢測技術:
AI檢測縮短時間至20分鐘,準確性與應用場景大幅提升。
▲決策模式:
數據驅動決策,提升決策效率與準確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