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AI技術讓我們可以用更智慧的方式來生產麵條,既能確保品質,也讓傳承有了全新的可能性,」
台灣老牌製麵企業「大呷麵本家」董事長劉世欣如此形容企業數位轉型的契機。他進一步說明,半年前開始與AI技術公司「詠鋐智能」合作,導入AI技術,以因應人力短缺、傳統製程環境不佳及良率無法提升的挑戰。此次合作讓傳統製麵的手工技藝透過數位化手段更精準地傳承下去,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,還穩定了產品的良率和品質一致性,進一步印證了AI為傳產帶來的深遠價值,也為台灣傳產的數位轉型樹立了全新典範。
圖/大呷麵本家劉世欣董事長(右)與詠鋐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謝宗震執行長。四大AI技術運用:智慧監控與傳承
大呷麵本家目前運用的AI系統涵蓋生產流程的四個關鍵:溫濕度監控、加水量預測、智慧傳承小助手以及環境監測。這些技術不僅解決了傳統製麵中的諸多挑戰,更有效提升產品的良率和一致性。
首先,「溫濕度監控系統」能精準掌控乾燥室的氣候條件,避免因季節變化或外部氣候影響而導致麵條質量不穩。「溫度如果不夠高,麵條太濕會下垂,麵就會掉得滿地都是。」生產部王經理在室溫37度的乾燥室裡說著,「以前每一小時要進來看一次,連吃飯都沒時間,幾乎都顧在這裡。」王經理笑談著過去曾在乾燥室內中暑暈倒的經驗。
反觀現在透過監控系統,從乾燥室外就可一目了然相關數據,員工每四小時再進乾燥室確認即可。劉董事長補充道:「AI導入後,我們的乾燥室人力節省了近三成,且有效提升了工作環境的安全性和舒適度。」。同時,運用自動化的「溫濕度監控系統」蒐集數據,再經AI自動計算,反饋出可因應台灣四季分明的氣候,依據每日不同溫溼度而調整乾燥環境。
第二是「加水量預測系統」,可根據不同麵條種類,透過AI自動計算出最佳水量比例,避免因師傅判斷誤差而影響麵條質地,藉以提升生產精準度。第三是「智慧傳承小助手」,此系統將老師傅腦中記憶的製麵手法轉化為具體的科學數據,透過數位方式保留技藝精髓,使新進員工也能準確掌握製程細節。最後是「環境監測設備」,時時監控生產區的空氣品質,並適時提出預警,保障工作環境的衛生及員工的健康。
數位轉型成效顯著,良率穩步提升
大呷麵本家過去在加水量和乾燥控制上多依賴師傅的經驗,而這種依賴經常因人而異,難以標準化。同時,隨著少子化帶來的人力短缺問題,及老師傅技術斷層的傳承挑戰更加劇,企業迫切需要進行數據化轉型。詠鋐智能執行長謝宗震表示,「我們在合作過程中將老師傅的經驗數據化並納入系統,使這些知識得以傳承,同時提高整體工作效率。」
詠鋐智能透過訪談和調查研究,協助大呷麵本家將每道工序中的「溫濕度、加水量」等要素進行數據標準化,並建立一套可以重複和擴展的智慧管理模式。不僅讓師傅們的經驗得以留存,也使這些經驗化為可直接操作的標準,加速新人上手速度,也提升整體工作效率。
「每提升1%的良率,對於企業來說,都是實質的成本減少和利潤提升」大呷麵本家董事長劉世欣表示,導入AI系統後,製麵的生產良率從87%提升至93%,每批麵條品質的穩定性明顯改善。「過去會有些NG品被通路退貨,但這半年來,客戶滿意度非常高,0退貨!數據化、標準化讓生產效率上升,也保障了產品一致性。」。
公司基本資料
◆產業別:食品製造業
◆成立時間:2011年8月
◆服務項目及特色:
家族從1934年製麵至今超過90年的製麵歷史,2006年第三代傳人劉世欣突破傳統經營模式,創立「大呷麵本家」品牌將傳統麵條加上文化創意,成為賞心悅目的年節最佳伴手禮。
現況挑戰
■人力短缺:
人力需求高,且熟練技術員工難以招募,影響生產穩定性。
■依賴老師傅經驗:
高度依賴老師傅,技術難以量化,導致技術傳承不易。
■品質穩定性挑戰:
品質一致性不易維持,易受環境因素及人為誤差影響。
■良率無法提升:
難以精確控制,生產效率低下,無法有效滿足市場需求。
企業AI應用重點
★溫濕度監控系統:
精準掌控製麵房的氣候條件。
★加水量預測:
透過AI自動計算出最佳水量比例。
★智慧傳承小助手:
將老師傅腦中記憶的製麵手法轉化為具體的科學數據。
★環境監測設備:
時時監控生產區的空氣品質,並適時提出預警。
AI應用後說明
▲品質穩定性:
AI智能監控與加水預測,穩定品質達到93%的良率。
▲生產效率:
自動化控制減少人力需求,生產效率提升30%。
▲技術傳承:
智慧傳承助手將手藝數據化,便於新手快速上手。
▲工作環境:
AI環境監測保障安全,提升工作環境舒適度。